安徽|北京|重慶|福建|甘肅|貴州|廣東|廣西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黑龍江|江蘇|江西|吉林|遼寧|內蒙古|寧夏|青海|山東|山西|陜西|上海|四川|天津|新疆|兵團|云南|浙江

首頁 > 社會法制

舊物重塑創(chuàng)意升級 古都青年探索可持續(xù)生活新路徑
2025年01月13日 09:48 中國新聞網

  中新社西安1月11日電 題:舊物重塑創(chuàng)意升級 古都青年探索可持續(xù)生活新路徑

  作者 楊英琦 黨田野

  走進位于西安城南一間設立在校園內的工作室,不少學生正手持針線等縫紉工具,在老師的指導下,沉浸在廢舊布料的創(chuàng)作中。為體驗舊物循環(huán)利用的創(chuàng)意樂趣,探索可持續(xù)生活方式的更多可能,西安歐亞學院的學生們成立多個與“舊物煥新”主題相關的校園社團。

  “把日常的舊衣物進行捐贈,是一種最簡單的舊物循環(huán)利用方式,但我們往往很難了解它的流通過程和最終‘歸宿’,衣物本身的價值并未改變。但接觸到新的循環(huán)理念后我發(fā)現,很多舊物完全可以轉化為新品,以新貌獲得新生!蔽靼矚W亞學院學生王梓軒認為,“舊物煥新”并非簡單地將舊物傳遞給他人,而是經過創(chuàng)作提升舊物價值,令其變得“搶手”。

  在工作室的墻面上,掛著王梓軒參與創(chuàng)作的一幅廢舊布料藝術作品。利用廢舊制服和沙發(fā)布料,學生團隊通過重新構思、裁剪和設計,歷時兩個月,最終完成了一件長約3米,包含人物、動物、卡通等各種形象的作品,讓舊布重煥新生。

西安歐亞學院師生制作的廢舊布料藝術作品!(受訪者供圖)
西安歐亞學院師生制作的廢舊布料藝術作品。 (受訪者供圖)

  “我們工作室的成立源自一門名為《概念設計與實現導論》的課程,隨著課程結束,工作室成立,我們和學生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收集舊物進行二次創(chuàng)作,嘗試延長舊物的使用期!蔽靼矚W亞學院教師王佳介紹。

  一塊破舊的布料,既可以變成擦地的抹布,也可以變成造型時尚的杯墊、布藝畫、玩偶等藝術作品。前者讓舊物變得實用,后者卻能吸引更多人重“新”認識舊物、賦予舊物全新的價值。王佳認為,通過親手制作一個生活物件、參與一次舊物循環(huán),能讓學生們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感受到可持續(xù)生活的魅力。

  26歲的魏媛媛是西安各個二手市集的“老熟客”,從復古懷舊的老城市集,到創(chuàng)意無限的青年聚集地,她發(fā)現如今的二手商品不再“純粹”,全新的創(chuàng)意逐漸替代舊物本身,正成為攤主們的新賣點,“我最近剛入手一個藝術畫框,不仔細觀察,很難想象它從前是個木質的老式抽屜。”

西安青年在二手市集挑選“舊物”。(受訪者供圖)
西安青年在二手市集挑選“舊物”。(受訪者供圖)

  不僅二手市集上的舊物正“脫胎換骨”,直接對身邊舊物“下手”改造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。廢棄滑板做成置物架、舊羽毛球拍內嵌鏡子掛上洗漱臺、象棋棋盤改造為首飾掛架……面對各種創(chuàng)意作品,參加“舊物狂想曲”主題線下聚會的閆婷興致勃勃!芭c其拋棄不如拯救。”閆婷笑稱,自己正在收集外觀精美的奶茶包裝袋,嘗試將其改造為日常收納袋,從而避免它們去往垃圾桶的“宿命”。

  不限于單個物品,古都青年還將“重塑”與“可持續(xù)”實踐到了生活的各個角落。秦嶺山腳,從麥地中“生長”出的藝術裝置作品吸睛游客,用藝術加持的農特產品成了鄉(xiāng)村新名片;城墻邊,年輕人攜咖啡館、文創(chuàng)店等新業(yè)態(tài)入駐老廠房、農貿市場,新舊生活方式在此相融、共存。對舊物、城區(qū)乃至鄉(xiāng)村“重塑”的同時,可持續(xù)理念正隨著改造對象的變化,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
  “可持續(xù)不僅僅是一個理念,它更是當代青年的一種生活方式。二手市集不僅流通舊物,也成了青年‘流通’品味、創(chuàng)意的社交新場景。從另一方面來看,當代青年不會被動地適應消費生態(tài)與市場環(huán)境,而是在主動地創(chuàng)造、構建和引領!标兾魇∩鐣茖W院專家王曉勇說。(完)

責任編輯:王雨蜻

友情鏈接: 中國政府網 陜西省人民政府 陜西省委統(tǒng)戰(zhàn)部 西安市人民政府 人民網 新華網 中央電視臺 央廣網 群眾新聞網 西部網 西安日報 華商網 西西新聞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Copyright ©1999-2023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